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學英語愈早愈好?學者反駁

「學習英語愈早愈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早已成為兒童美語補習班強而有力的訴求;不過,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櫻卻提出反向說法,引述許多學者的實驗結果認為,語言學習關鍵期理論未獲證實,兒童過早學英語,或許會在錯誤引導下,斷送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

依據語言學家Eric Lenneberg於一九六四「語言習得的能力」論文中,提出「關鍵期假說」,認為語言學習在幼兒期間最有效,一旦過了這個關鍵期,語言學習便很難像母語人士一樣標準而流暢。不過,李櫻表示,這個假說歷經三、,四十年來未獲得語言學界的證實或認同,事實上,許多學者進行實驗研究,對此還提出反駁,認為反而是年紀較長者外語學習成效較佳;也有學者認為,年幼的孩童在語言學習上較占優勢,但在詞彙與句法方面,則以年長孩童成果較佳。

針對年齡因素在第二種外國語言學習上所占的角色與影響力,許多學者看法分歧,唯一共識是對發音學習的影響。李櫻指出,實驗結果大都指向,在青春期之前的兒童較容易學習與母語人士一樣的字正腔圓發音,但過了這個年紀,發音的學習則相對困難。這個假說與實驗結果,經常被坊間斷章取義並誇大解釋,以至於家長認定只要儘早讓孩子學英語,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國內英語教育政策是否必須讓孩子英語說得像母語人士一樣流利?從幼兒階段開始學習英語真的會比較好嗎?李櫻表示,在面對國際化潮流下,希望培養下一代具備英語溝通的能力,能與國際競爭,但不需要他們開口就像個外國人,我們需要的是「能使用英語的專才」,而不是「英語流利的庸才」。
  
本文摘自:92.1.12 中央日報

花旗英語創意教學教案比賽評審講評:英語教案應該如何具備創意?

一、 前言


「第四屆花旗英語教學種籽基金」英語教案設計比賽經過激烈的競爭,終於在五月中落幕。此次比賽由天下雜誌社主辦,主要目的是激發國中小英語教師創意,並帶動活潑且具啟發性的英語教學。


主辦單位對本次比賽的評審過程相當審慎,首先由評審分別逐一審閱教案、進行評分,之後將各委員給分加總平均,再針對各教案的優缺點進行討論;達成共識之後,在第一階段選出國小組15件、國中組8件作品進入複賽。


第二階段則經由面談方式,進一步瞭解各教案設計的理念和教學的目標,再經由評審討論,決定最後的優勝作品。


在眾多各具特色的創意教案中,要選出最優秀的作品,實非易事。筆者根據參與此次評審工作的經驗,並綜合各評審委員從教學理論和實務提出的看法,大致歸納出優秀的創意教案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質:


1. 創意應該源自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


2. 內容選取和活動設計必須合理可行


3. 課堂內使用的英語必須合乎正確性和適切性


本文針對這三大要點,就此次參賽教案的內容,提出討論和建議。



二、 創意應源自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


本次教案比賽著重創意的融入,主要是希望英語教學擺脫傳統課堂上「老師照本宣科、學生呵欠連天」的老套教法,將枯燥無趣的教材趣味化,轉化成生動的雙向互動和演練,不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強化學習的效果。


教案創意既是以提升學習效能為目標,則創意的點子就應該源自實際教學的觀察,以呼應學生學習上的需求為本,而不是天馬行空、為創意而創意。本次奪得國小組、 國中組首獎的作品,主要都不是以新奇的創意點子取勝,而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上的某些困難,因此努力設法突破傳統的制式教學,融入創新的活動內容。


國小組首獎作品「The Most Beautiful Color」改編自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七矮人」。教案設老 師從先前帶領學生表演故事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經常發生小爭執,因此發展出魔法森林裡老實數與七彩虹的故事,並自製繪本。她一方面將情意教育融入教學主題, 讓學生瞭解在群體中必須「肯定自己、欣賞他人、尊重多元」;另一方面,在語言內容的掌握上,更用心配合國小中年級學生的英語程度,僅以47個 英文單字組合整個故事,並依據劇情的變化,很自然地帶入重複的語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下,反覆聽到、讀到重要的詞彙和句型,落實「螺旋式學習」的精 神。本教案的設計,不但激發學生對主題的興趣、掌握學生對語言內容的熟悉,更進而引導學生從事初階閱讀,以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興趣。目前國中 小大力推行閱讀活動,但實際成效卻十分有限;政府縱然增加經費讓各校添購英語圖書,但如何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能力和興趣,卻是英語老師們普遍的難題。本創意 教案挑戰了這個難題,提供了閱讀教學一個成功的範例。



國中組首獎「寶貝海洋海 洋污染與防治」的教案設計動機,則是挑戰傳統教學中師生皆感頭痛的文法問題。文法內容一向給人枯燥無趣的刻板印象,但在測驗評量中卻極為重要,因此傳統課 堂的文法照本宣科,常被視為「必要之惡」。然而,學生縱然用功背誦傳統教學下的句型,卻缺乏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所以就算勉強在範圍侷限的小考、段考中可以 應付,但等到綜合性質的大型測驗,就往往無法和其他文法句型整合;顯現出來的結果是:老師一再重複文法句型,甚至也做了句型的代換、反覆練習,而學生卻是 一再忘記,深感挫折。設計教案的三位老師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國中生最感困難的文法觀念之一是感官動詞的不完全不及物用法(例如It looks goodIt sounds terrible)。 因此他們結合環保議題,自製繪本漫畫卡通,呈現海洋污染的現象,讓學生看到、聞到、聽到、感受到環境污染的種種狀況,也藉著故事中的動物角色之間的對白, 反覆引介出許多感官動詞的語句。從各種互動的配合活動中,一方面喚醒學生對周遭環境惡化的認知,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多在有趣而自然的情境中練習文法句型的 機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組教案獲勝的關鍵,並非在於自製的繪本精美、自製動畫的效果特佳。事實上,在參賽作品中,有許多其他作品都附上了可愛的自製的繪本或 圖片、精彩的攝影資料、短片,製作的用心十分值得肯定。但是,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中,視聽教具應該只是輔助性的配角,不宜喧賓奪主。如果視聽教具的製作必須 耗費過多課前準備的時間和精力,或對該課程內容的學習並非絕對必要,甚或有可能模糊學習的焦點,則大可不必為這些輔助教具的製作耗費過多精力。因為,英語 終究是語言課程而非美勞或電腦設計課程。當然,教師若能突破教學專業技能的限制,尋求跨領域的技術合作,也可以從配套教具的製作過程中加強相關專業能力。 例如國中組首獎的作品中,老師們得到同事的支援,製作了三分鐘的電腦動畫短片,並且邀請學生參與短片中各個角色的配音,不但提升自身專業的能力,也提供了 學生親身參與的空間,深化學習重點的掌握。三位設老師特別強調,製作動畫對他們自己是一項挑戰,但這個教案即使沒有包含動畫短片,應該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教學成效。


參賽作品中,有部分過於強調創意、逗趣,但卻缺乏明顯的教學主軸或目標。例如,以坊間標榜「超聯結記憶法」的內容為核心,教授英語中一至十二月與季節的單字,目的是要訓練學生「能運用中英文字音聯結記憶單字」。例如:「聞特餓(winter)皇室家族在冬季有一月出生的珍娜愛麗(January)公主和菲哺乳愛麗(February)公主,她們是一對好姊妹。去年兩人很開心被spa淋(spring)了一個春季,…」全 篇所有的英語單字均以字音的相似配上中文名稱,再編成故事。內容看起來十分創新逗趣,一時似乎能引起學習興趣。問題是,中英文字音聯結並無固定的對應方式,如果要以此為學習基礎,反而必須花更多時間死背,絕非長遠學習的可行方式;而且此類故事全篇多為中文,並未提供足夠的英語輸入,也缺乏反覆練習字詞用 法的機會。類似此種創意,或可引起學生短暫的注意,但對語言學習的長期累積,實無太大助益。




總 之,在設計創意教學活動之前,必須要先找出教學內容的明確目標,掌握課程內容的語言特質和學生的程度與需求,才能夠找到恰當的主題,並且設計創新的教學活 動,以超越傳統教學所能達到的效果。若是以強調創意本身為目的,可能反而在熱鬧花俏的教學活動中,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模糊了英語教學的重心。



三、 內容選取和活動設計必須合理可行


教案的可行性也是本次比賽評審的考量要點。所謂可行性,指的是教案內容在一般的教學環境、設定的學生程度、規劃的教學時數之內,大致具體可行。否則徒然有很好的內容活動設計,也難以真正落實。


參賽作品中有部分在可行性上值得重新考量。最常見的問題是納入過多的內容及活動,例如在5小時的教案設計中,以旅行為主軸,分別串連旅行計畫訂定、旅館訂房、問路及方向位置、參觀各國重要景點、描述各景點特色、旅行照片分享等不同主題,並設定每一堂課完成一個主題;教案內容固然豐富有趣,但若以國中學生的程度,顯然太過於理想化,事實上每一個主題都至少需要5小 時才能達成教學目標。還有一些活動內容包含了餐桌禮儀、韓國飲食衣著等文化介紹、美學教育的特殊概念、生態及自然界的知識等等。這些知識本身固然對國小、 國中學生十分重要,但卻不宜全盤納入成為教學的主軸。畢竟英語科時數十分有限,應該盡量將課堂的寶貴時間用在語言的學習和應用上面,才能達到語言學習的真 正目的。


若欲加強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知識,應可考慮以跨領域的學科整合方式,和社會、美術、自然等科目進行教學的整合;如此,則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全方位的學 習,又可以將英語科上課時間作最有效能的應用。



其 次,教學活動設計應該考量學生的認知層次。教學對象若為國二學生,則類似「塗上顏色」的活動設計就顯得過於幼稚而不太適合;而若要國二學生只以角色扮演和 分組討論方式,學習「問路」、「預定旅館」等內容,顯然過於理想化。針對國中生,即便是強調溝通教學法,也應該對基本用語和句型有足夠的練習,才宜進入應 用的層次;而應用活動的內容,更應加入學生學過的舊句型和舊詞彙,以便達到反覆練習的螺旋式推進效果。此外,教案設計應該先設定的教學對象,而不應該設定 為類似「三到六年級」這樣籠統的對象,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語言能力和認知層次均不相同,因此課程內容和活動設計差別甚大;若未經篩選即將不同層次的各類活 動納入同一教案中,固然看起來十分多樣化,但其可行性其實不高。



此外,語言內容也應該學生的英語程度,而這一正也是多數參賽作品未能確實掌握的重點。有許多教案為了配合主題或創意的內容,在網路上或其他參考書籍中取得許多資料,但卻未能針對學生的程度加以適當的篩選、修改,因此常包含了許多艱深的單字、複雜的句型。若以電腦軟體Word的 工具中之可讀性判斷,有些內容甚至比大學入學考試中出現選文困難度還高;雖然老師表示不要求學生字字句句精讀,有些只列為參考資料,但即使只要求略讀,也 超越學生程度太遠,失去練習的意義。例如,在一篇高三程度的文章裡,要學生練習動詞過去式的變化,顯然並不恰當:學生若可以瞭解這種程度的文章,那麼他們 早已超越需要練習過去式動詞變化的階段。又如,國二學生學習環境保護的主題時,顯然不宜以自然環境生態知識或環保科技訊息為主軸,否則專業名稱和被動句型 勢必不可避免,結果是語言內容遠遠超過學生的程度,而所設計之教案可行性自然偏低。事實上,此次獲得首獎的作品最值得肯定之處,即是在其可行性。兩個教案 都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層次及語言背景的配合,能夠在學生的程度範圍之內,將蒐集的資料仔細修改,真正能以創意活動提供學生最適用、最需要的語言練 習情境和活動。




四、 課堂內使用的英語必須合乎正確性和適切性



此次參賽作品中,有不少教案內容使用的英語在正確性和適切性方面有所偏差,其中不乏十分基本的錯誤,包括基本詞彙誤用、過去式與現在式誤用、及物動詞未加受詞、冠詞誤用、句子中的語詞順序錯誤等,更有不少是以中文的表達方式造出英文句子。


以下是部分教案中出現的錯誤例子:


1. 將集合名詞vocabulary當作普通可數名詞,因而用了複數型或加冠詞a


v Vocabularies: shimmering stream, swimming fast


v Vocabularies: above, below, up, under


v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 A and B. “Paper, scissor, stone.” The winner can speak a vocabulary.




2. 遊戲活動中使用之直接問句詞序未倒裝:


v Game 1: Who I am? [Who am I?]



3. 老師提問之問句文法有誤:


v Which planet do we live? 我們住在哪一個星球? […live on?]


v Which planet is not be planet anymore? 哪一個星球已不屬於太陽系?

(Which planet is no longer in the solar system anymore?)



4. 受中文結構影響,及物動詞未加受詞:


v I prepare some stories in mini books. But I didn’t finish. Can you help me? [But I haven’t finished them.]

(finish雖有不及物用法,但應用於受詞為一般通指的名詞。此句之受詞應該十分明確,指的是老師做的迷你故事書,應該為及物用法語意才正確。)



5. 練習的標的句型語用類型不恰當:


v 會說出”I wanna say “Thank you” to …’的句型


v 能使用”I wanna say “Thank you” to …’的句型造句


v 能使用”I wanna say “Thank you” to …’的句型創作自己的感恩階梯書

(wanna是英語中十分不正式的口語用法,且學生課堂學習時數有限,不應該專注於此種形式之學習,應改為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淆。)



6. 語用形式不恰當的語句組合:


v She’s tired. She’s a tired stepsister.


v He’s sad and short. He’s a sad and short son.


v She’s happy and tall. She’s a happy and tall daughter.

(sad and short, happy and tall雖然文法無誤,但由連接詞and連接之形容詞語意應該屬於同一個類別或有所關連;然而 sadshorthappytall之關連性甚低,因此句子很不自然。而a tired stepsister, a sad and short son, a happy and tall daughter中名詞前的形容詞也有類似的語用問題。)




7. 書面練習中的段落篇章,結構的正確性、語句的連貫性均有問題,例如:


v First, please look at studying environ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even small things can be very great. Take a classroom for example: a sweeper. A sweeper can help sweep the floor, so we should keep the sweeper clean. Also, a trash can can _______. Finally, _________. As these examples show, things that are used everyday are in fact, very important to people. So, we should care for them and [u]se them well.

(此段若是口語形式,或許並無大礙,但做為書面的填空練習,文句的結構和連貫性均欠佳。)




近年來由於溝通式教學法的盛行,許多人相信課堂上必須多使用英語,而且不必拘泥於發音或文法結構的正確性。因此,國內各大學外文系、英語系的語言訓練中,常 以流利度優先,正確度則相對較未受重視。從語言溝通的角度而言,這種觀念應該是相當正確的,然而若以國中小英語課老師們的教學語言為考量,則應有重新考量 的必要。


老師上課使用的英語,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輸入來源;尤其英語並非我們生活上使用的語言,除非家長或學生在課堂外另有接觸英語的良好環境,某則學生的英語 接觸,主要依靠老師上課所使用的英語。換言之,老師使用的英語並不只是和學生溝通而已,而是必須成為學生反覆練習的模仿對象。老師的英語不正確、不恰當, 雖然可以用各種肢體語言和表情補強溝通的不足,學生不至於不瞭解,但是卻成為錯誤的語言輸入;長久累積下來,就算課本上所列的句型用法無誤,但正確的輸入 數量顯然就顯得不足。是想:學生若長期聽到老師把及物和不及物動詞誤用,或是在該用過去式時老是用現在式,或忽略冠詞的用法,在課堂上不斷使用:
Come to blackboard, Go to playground.,不加冠詞the,那麼到了文法講解在反覆提醒:「過去發生的事件要用過去式」、「可數名詞單數之前必須加冠詞」,學生如何能改掉長期聽到的錯誤形式?如何能真正學得會呢?



溝通式教學法的真正真義,是要鼓勵學生多利用外語溝通,希望老師能善為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式教學中練習聽說讀寫,鼓勵學生多多溝通,不要僅重 視單句的教條式記憶。但溝通式教學首重大量且正確的語言輸入,而不是鼓勵老師不顧正確或適切與否,大量使用錯誤的英語,只為達到「使用英語和學生溝通」的 目的。



另外,有部分教案使用的英語,則是在句型和單字上均超過學生的程度,就算老師的文法正確無誤,學生也不易從老師所使用的英語中得到反覆練習的機會。



因此,教案中使用的英語,即便不是標的句型,僅為說明或上課與學生互動之用,也應該謹慎地規劃。老師應該先瞭解:甚麼句型、哪些單字是學生學過的?然後仔細 計畫在教案中要使用哪些句子,才能夠以舊的句型引介新的單字、用舊的單字練習新的句型。如此控制上課使用的語言,才能不斷反覆舊的字詞和句型、整合新的內 容,達到反覆練習、螺旋式推進,並培養語用溝通能力的目標。




五、 結語


外語學習有別於其他科目的學習,除了教學內容的理解之外,更必須透過各種不同方式的反覆練習,才能掌握語言的結構和用法;因此,如何利用不同的活動、透過不 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各種練習,使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以生動的方式反覆練習,是英語老師設計教案的最大挑戰。此次花旗英語教學種籽基金會所舉辦的創意教案 設計比賽,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彼此競爭、互相討論的平台,相信不但是參賽老師可以從參賽過程中彼此學習,即使是未能參賽的老師,也可以從許多成功的範例中, 找到值得參考和應用的創意活動。



EJEE英文教育電子期刊第36期 2007.09.05

《教出英語力》學英文,怎麼學?


李櫻(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採訪整理/何琦瑜 攝影/劉國泰

幫助孩子學英文,如何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
家長的態度和期望,決定了你是在幫忙孩子,還是讓他提早出局。

這 幾年兒童英語教育的關注焦點,一直擺在「時間」。家長非常關心「when」:什麼時候學,但是我要提醒家長的是「how」:如何學才是重點。提早學習外語 確實有可能不少有優勢,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家長的態度和期許:你希望孩子能學出什麼成果?能夠達到什麼目標?家長的態度和期望,決定了他們究竟是在幫忙孩 子,還是讓孩子提早出局。

贏在起跑點,摔在起跑點?

很多家長希望,早點學英語就可以讓孩子擁有真正的雙語能力、將來中文英文可以一樣優異,其實真正的雙語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我們會說好幾種語言,但通常有一個語言是主要語言,用主要語言思考、推論,甚至想像、創造。

中文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孩子抽象思考的基本能力。如果主要語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反而一心急於投入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可能會「兩敗俱傷」,影響了孩子整體學習的發展。

另 外一個迷思是,家長希望小的時候記憶力好,小朋友會「不知不覺的學會另一種語言」。其實我們常常過於誇大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我們感覺小孩彷彿聽聽就會 了,不需要特別努力。其實那是因為他在學習本國語言的時候,他的周圍有數千數萬次的「輸入」。他今天如果學英語,學校課堂之外的主要生活情境中所聽到的卻 不是英語,家長期待孩子聽一個單字三、 五次或七、 八次,就覺得孩子應該要會了,這無疑會是太大的壓力、過高的期待。

任何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輸入」絕對要大過於「輸出」。

要讓孩子提早學,有意義的學習,應該要先重視豐富的「輸入(input)」,給孩子有意義的、有上下文的故事。因為字詞出現在非常有趣的上下文裡,是有意義而且情境足夠的語言輸入與接觸,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這 幾年來國中小推動課外閱讀,也希望由中文閱讀延伸到英文閱讀,但實際成效十分有限。過去三年我到台北市二十幾所小學訪視的時候,許多英文程度很好的孩子選 出來和我溝通,可是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真正做英文的課外閱讀,多數學生都說只有老師規定的書或學校統一購買書才會看,因為是功課。原因是什麼?他們都 說,單字太多,看不懂;查字典太麻煩。我問他們:看到單字怎麼辦?孩子們都回應:查字典啊!我問:「那你不會猜猜看啊!」學生說:「猜不出來,不能猜!」 這些回答顯示的是,孩子們只會看字詞和語句的意思,卻完全沒有語言推理的能力。而從上下文做出合理的語意推演的能力,正是培養閱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螺旋式學習,取代直線式

台灣各級學校的英語學習,常過份重視教了多少單字和句型、所學的內容達到幾級的程度;父母和老師都希望孩子能快速通過升級考試,以證明孩子已經有較高級的實力。

但 是,英文的學習,不是直線式的學習,而是螺旋式的學習。譬如說你學會了第一級的辭彙和句型,是代表你真的會了嗎?還是在限定的語意和限定的上下文情境裡, 你可以了解那些辭彙,說不定換了一個場景、換了情境,你就未必了解那些辭彙的用法。很多孩子剛開始進步得很快,一直考考考,往上升級,但是到某一個程度就 卡住了,然後家長就會說是孩子不夠用功,孩子也覺得自己很挫折,覺得自己變笨了。其實都不是,而是他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不穩固。就像堆積木一樣,他一直在學 新單字、新句型,直線式的往上升,每個級數的新單字都只出現三、 五次,就要進階到下一級,基礎很薄弱,堆疊到高處,很容易崩倒。

所謂螺旋式的學習,不是一直要求孩子往上堆疊記憶新單字,而是迂迴前進,往前挪動時,舊的詞彙佔滿大部份,然後加一點新的,或是把學過的辭彙,放到新的情境、上下文裡學習。

我 到小學訪視時,常常疑惑為什麼老師要教這麼多、這麼難的內容。老師們的回應是:「學生都會了,他們都學過了。」「教得太簡單,學生都說學過了,家長也會抗 議。」比如說,三年級的單元主題教形狀(Shapes),一個單元中有八個十個形狀的單字,其中有一些老實說連大學生也未必拼得出。

我們 的各級英語教學常常就是把時間和精力用錯了地方。很多幼稚園、小學的小朋友,背了很多不常見的動物、食物等的名字,或是提前學習困難的單字,但相對的卻沒 有真正聽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做過足夠的閱讀;缺乏真正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輸入,即使有許多詞彙和文法知識,其實對未來英文的學習,意義並不大。到了中學,有 許多老師或補習班把學習重點放在句型的分析和代換上面:句子裡什麼叫主詞、動詞、代名詞、主詞補語等等。

一篇簡單的課文,老師總有許多可 以補充的內容,有抄不完的代換句型、背不完的詞類變化、列不完的相關詞彙和片語,更有做不完的測驗卷。但是背了這麼多內容,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英文閱讀能力 仍然不佳、寫作和聽說能力更是和預期有極大的落差?答案其實很清楚,因為我們的努力方向並不正確。

長久以來,我們的英語學習焦點都偏重詞彙和句型的學習量,但卻很少注意到這些語言成分的實際使用。事實上,詞彙如果只是會讀、會拼寫、知道中文翻譯,並沒有真正的用處。

在 許多升學補習班和參考書的影響之下,老師和家長可能都認為,為了通過高中和大學的升學考試,文法的補充和分析是中學英語教育最重要一環;就算學生認為內容 枯燥,也必須忍受。但究竟甚麼是學生的「文法能力」?「文法能力」並不等於「文法分析能力」。如果學生可以看懂一篇文章,可以正確地朗讀出一篇文章,可以 正確地斷句、可以用正確的語調,那麼基本上他的文法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文法能力」是讓我們表情達意的能力,讓我們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用什麼 句型和詞彙,表達想說的意思。

許多家長常覺得,老師上課補充的單字和句型愈多愈是好老師。但其實要老師補充最容易了,拿起參考書抄都抄不 完。真正優秀的老師,是當他教新的句法或辭彙時,知道怎麼樣連結到學生已知的、舊有的知識庫,知道如何透過學生已經學會了的句型,引介出新的單字,或是用 新的句型,複習舊的單字。這樣學生才能一面學新的東西,一面把舊的東西不斷的複習,成為螺旋式前進的學習。

面對雙峰落差的學習法:做好最基本的事

我們一直誤以為「文法分析能力」等於「文法能力」,我翻開許多學生的參考書看,發現裡面都不是「英文」,而是編者在解釋那少少的幾個英文辭彙,在分析、拆解課文中有限的句型。所以你念了很多參考書,但你沒有念到「英文」的文章或口語,而是念了很多某人對文法的分析。

螺旋式教學,面對目前的雙峰現象,也是很好的解決方式。學過的孩子,緩一下腳步,不是在等別人,而是穩固你的學習基礎,不要把基礎建立在沙子上。

面 對程度好的學生,當他已經可以很能掌握課本內容的時候,老師應該給他的補充,不是去支解課本的東西可以代換什麼,而是你鼓勵他去讀一些跟課文程度相當,或 主題相關的英文故事或文章,老師可以引導他的閱讀,但不是要讓他把所有補充教材的單字都背起來,而是要給他更多的語言內容,讓他可以有更多機會利用學會的 基本詞彙句型,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和其他的句型詞彙整合,以螺旋式的累進方式,穩固他的學習基礎。

至於程度落後的學生,他對課文內容的 理解就已經很困難了,為什麼還要補充單字、代換句型呢?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讓他有機會朗讀、熟讀課文,補充太多沒有用,他原本一個基本句型可以記起來,補 充了太多他連第一個都記不起來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基本的課文、句型了解清楚、反覆練習。

我自己在鄉下長大,成長的過程裡也沒有很 好的英文學習環境,我就是喜歡聲音,我常會錄下自己的聲音,反覆錄、反覆聽,自我練習、自我糾正。到了高中時我才開始聽空中英語教室,把裡面的內容重複 聽,持續聽兩年,聽不懂,我也不害怕,我把單字放在內容裡去學,經過這兩年,我到高三,課本翻開竟然覺得沒有什麼單字或不懂的句子。因為我真的把時間花在 「英文」,而不是「something about English」。我自己,或是我教過程度好的學生,不論家裡的資源是否優渥,都有一個特質,他會以任何方式得到「輸入(input)」,有的學生還會把 電視影集錄影起來,廣告時去查他覺得有趣的詞,程度好的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

大陸人學英文很流行大聲念出來,對著牆大聲念,有些人覺得很 誇張。其實朗讀是很好的練習,你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怎麼組織這個句子,何處該停頓、語氣如何,都代表你是否了解文法與結構。但我們的孩子卻很少 朗讀課文,連程度不錯的學生,你叫他念出聲,他念的都不是句子,而是十幾個單字的組合。等於他學了這麼多文法分析,要他用出來的時候,能力仍是缺乏的。

國小學習重點:字音關係

其 實英文在國小階段,只要能把二十六個字母,字音的關係、語音辨識能力學好就夠了。他語音辨識的能力沒有建構好,就急切的要去背單字,他聽都還沒有聽清楚, 你就要他說出來,他就只有想盡辦法找一個錯誤的、急就章的讀音來代替。孩子如果能把語音辨識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來,他未來就可以省下很多死背單字的 力氣。

我們現在有一個滿嚴重的問題,大家也很忽略了語音辨識這一塊,好像隨便的老師都可以去教一、二年級,沒有找一位口齒清晰的,對語音概念清楚的老師,去教最基本的課程。

很 多人誤解說我這樣講是太挑剔孩子的發音,不是,我並沒有說要孩子的發音百分百漂亮,但是要能夠辨識啊。比如,老師有時候考聽寫,老師念「貝的」,到底是 bed 還是bad,他說答案是 bad,可是我聽起來都不是bad啊,那我的自然發音法不是學假的嗎?辨識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跟老師的講習常說,並不是要各位的發音漂亮,但是要能被辨 識,你可以用錄音帶輔助,要能夠做出正確的口形,嘴形。比如孩子看到你的嘴巴,e有嘴形變化,a沒有變化。他看你的嘴形就可以模仿出正確的發音。

我們教師的養成教育,或說整個教學裡面,可能對早期教育裡面錯失了語音這一塊,所以我們投入大量的心血,時間、金錢,可是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所以初期看起來蓬勃發展,好像小孩朗朗上口,其實是一個很不扎實的基礎。

我 們不能苛求老師說他發音一定要很漂亮,或他文法要完全精準,可是老師至少要覺知發音的重要,所以他會善用輔助的CD,配合視聽教學。所謂我們目前初階的學 習,到小學三年級之前,教育部的學習大綱非常清楚,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語音,以及提升孩子的興趣。可是老師都會覺得那都沒什麼好教啊,那就直接跳到很豐富 的單字或句型裡去,感覺上學了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基礎卻沒有建立。

英語教育已經延伸到這麼早開始學習,如果我們還是讓六歲的小孩,學習的方法和內容,跟我們以前國高中學的一樣,那只不過是浪費資源、提早消耗他對英文的興趣,又沒有讓孩子真正學好英文。

##EasyReadMore##